「金融头条」裁人阴霾笼罩香港高薪投行人

liukang202416小时前最新吃瓜28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牛钰 5月中旬,阴雨连绵的香港,可贵有一两天放晴。

自然的「金融头条」裁员阴霾笼罩香港高薪投行人的视图

齐夏走出坐落中环的办公楼。这种少云且不那么酷热的好天气,可以让他缓解作业的疲累。

香港中环,是闻名的世界金融中心,大大小小的外资投行和中资券商集合于此。行色匆匆穿行于其间的投行人,大多有着一起的担忧:在本钱商场继续震动的布景下,始于2022年下半年的裁人潮不曾停歇。

作为一位香港“老投行人”,齐夏具有十余年内外资投行的从业阅历。曩昔,齐夏和他的香港搭档们还“站”在金融业金字塔的顶端,手执大项目,对接大组织,享用着丰盛的薪酬。可是,从2022年下半年到本年5月,香港新股商场低迷,每隔一段时间,齐夏都会收到前搭档、现搭档离任或许被裁的音讯。裁人成了中环金融人常常聊起的论题,相关小道音讯和名单经常在交际媒体上传达。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布景下,各个商场的出资银行事务显着减缩。裁人的浪潮从华尔街袭向其他金融中心,世界投行巨擘在多地缩短事务。我国香港作为亚太区域重要的出资区域,近两年不可避免地被裁人浪潮所触及。

彭博职业研讨4月22日宣告的一份研讨陈述称,跟着我国内地出资商场买卖继续放平缓世界投行可能会进一步裁人以削减本钱,上一年或有200名在香港的出资银行家被裁。

近一个月,港股的复苏像穿透乌云的曙光。经济观察报采访多位香港投行人士了解到,经过近一年的“沉寂”,受港股反弹影响,投行的ECM部分(股权本钱商场)的事务现已有好转趋势,买卖商洽显着变多。例如,近来股价呈现杰出涨势,有上市公司在从头考虑增发新股进行融资。

全体来看,尽管少量头部中资券商对香港的投行事务有回暖预期,可是港股的复苏途径仍不清晰,而且热度还未传递到一级商场。IPO(初次揭露发行)、增发股票募资等投行事务继续低迷,在港的高薪投行人的作业岗位仍然“危如累卵”。

高薪酬与赋闲危机

在世界闻名外资投行有3年作业阅历的白路很忧虑。从上一年开端,她觉得中环投行人之间的气氛变得很古怪:投行事务越来越难挣钱,如同所有人都很苦楚,但找不到抱负的出路,只能维持现状,“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等候被裁。

本年5月7日,有商场音讯称,摩根大通拟在亚洲打开新一轮裁人,至少触及7个出资银行岗位。该公司上一年在亚洲已进行过两轮裁人。4月下旬,摩根士丹利也被传出裁撤亚太区域50个投行职位的音讯。经济观察报就此事联络上述两家公司采访,到发稿未取得回复。

与外资投行继续性裁人比较,齐夏称,本年以来,中资券商也开端对香港投行部分职工进行裁人。中资券商在内地投行事务线常用的降薪动作,很难在香港进行。在香港的法令下,降薪需求从头签订合同。所以,券商在香港更倾向于裁人。

在这轮裁人潮中,享用高薪酬的投行人士成为裁人的“重灾区”。上述彭博职业陈述显现,香港高档投行家的薪酬比新加坡同行高出40%至70%,因而,在当时经济局势下,世界投行可能会进一步裁人以削减本钱。香港的投行家或将面对更多的裁人压力。

在香港投行圈内,外资投行的根本薪酬水平遍及高于中资券商。以白路地点的外资投行为例,她是第二阶梯职级,一般年薪在两百万港币左右,现已与中资券商最高的第五阶梯职级的年薪平起平坐。白路地点的外资行从前的奖金并不高,最少的时分仅是两周的薪酬。

齐夏发现,尽管中资券商的裁人规划相对外资投行较小,且5月份相对4月份相关动作削减,但他观察到,中资券商总部在加强笔直办理,乃至用薪酬水平更低的内地雇员替代香港本地雇员。

一位上任于内地头部券商的投行人士表明,A股IPO继续放缓,构成该券商的投行职工人数过剩。在4月19日证监会清晰表明支撑内地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后,他的领导提出要侧重于做港股的股权事务,并猜测本年、下一年港股事务将回暖,要求内地职工支撑港股事务。

精美的「金融头条」裁员阴霾笼罩香港高薪投行人的视图

上述人士称,其地点券商在港股投行事务方面商场占有率较小,内地投行人士还没有真实触摸港股IPO项目。与此同时,这家券商的香港子公司在4月下旬刚进行了一轮裁人。裁人首要原因是香港职工的薪酬高,而且这两年由于事务锐减,这些职工发明的收益过少。“延聘我一个人支付的薪水,可以请内地10个人。”齐夏直言,依照他现在约两百万港元的年薪规范,可以请10名内地月薪不到两万港元的职工。以其地点公司为例,从内地派驻而来的职工,月薪只要约4万港元,部分领导的月薪也不过是约8万港元。

在齐夏看来,股权事务存在一起性,内地投行人士也可以操作;而离岸债券与内地债券的差异较大,相对而言比较难替代。但中资券商现已开端“测验”各种事务。

齐夏有一位在头部中资券商债券事务线作业的朋友,她本年被总部组织招待近十名来自内地的搭档。这些内地搭档是来了解香港事务的。她需求不断输出阅历、离岸债券的根本知识、人脉等。

尽管齐夏和朋友理解教会这些搭档可能会带来什么,可是他们仍然会仔细作业。他们更知道,这样的趋势无法阻挠。香港金融业起起落落,仅仅一个年代的缩影。

事务难做 收入下滑

Wind数据显现,2023年,港股经过首发、增发、配股共征集资金757.45亿港元,同比削减44.05%,比2020年征集资金总额4921.25亿港元削减了84.61%。香港新股商场低迷,使得券商的投行事务萎缩和相关收入下滑。

2023年下半年,投行事务锐减,白路地点的外资投行阅历近一年的裁人之后,仍是呈现“人多粥少”的局势。

白路发现,各个事务组和老板开端“内卷”。为了取得项目,我们都在加班加点做好相关作业。在商场的急剧萎缩下,他们已然抛下了对大型项目的执着,对任何可操作的小项目都会仔细整理。他们的首要作业内容为制造项目建议书和投标文件,即在股权融资买卖前期对发行方的需求说明书供给全方位的方案,以及后续在招投标环节中制造标书、定价等,但取得新项目的机遇并不多。

曩昔半年,白路坚持作业的原因是:期望能有一个在职的身份协助她寻觅其他外资投行的新作业。但在阅历许多面试都没有成果后,白路决议“裸辞”,先去读书旅行,在疗养身体的过程中寻觅新的机遇。作为留在香港的“海归”,她并不方案先回内地,假如有合适的岗位,新加坡更可能是下一站。

一位在本年3月被裁掉的前外资投行人士正在寻觅新的作业机遇。他发现,香港投职业的供需很不平衡。他在面试时能显着感受到,职级和薪酬待遇被压低了。即便求职者有3年至5年的作业阅历,也会被压到投行的入门职级。因而,其他区域的岗位也在求职投行人的考虑范围内,这些区域一般是新加坡、中东、上海和北京。

近年来,在香港商场上市的企业中,内地企业占比较大。中资券商由于在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和再融资中具有必定的优势,所以事务开展迅速。这在必定程度上揉捏了外资投行的生存空间。

4月27日,国泰君安世界董事长阎峰在2024沪港企业家圆桌会上表明,现在,港股商场上有2600多家公司,其间有65%来自内地,港股总市值约有75%至80%为内地企业所奉献,成交量约有90%来自内地企业。

香港联交所发表易网站数据显现,2023年港股新上市73家公司,其间超七成的保荐人(含联席)为在港的中资券商。2024年到4月底,港股新上市15家公司,同比削减7家。

从保荐组织的布景来看,中资券商占有重要的商场位置。在上述新增的15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为在港中资券商保荐(含联席保荐),其间,中金公司保荐了5家,广发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各保荐了1家;外资巨擘的身影只要摩根大通证券,其共参加联席保荐2家。

投行事务的缩短拖累了外资投行在我国的证券子公司的成绩。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现,到5月15日,在现已发布2023年成绩和主营事务收入明细的8家外资券商中,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在2023年均呈现经营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降的状况。其间,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2023年的净利润别离下滑91.52%、54.75%,摩根士丹利证券还呈现了由盈转亏的状况。在投行事务手续费净收入方面,仅汇丰前海证券、申港证券、瑞银证券3家完成收入过亿元,2022年同期则有4家。其间,投行事务手续费净收入下滑最显着的为摩根大通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同比别离下滑73.07%、60.34%。

梦幻的「金融头条」裁员阴霾笼罩香港高薪投行人的视图

本年以来,外资投行的商场占有率进一步下滑。Wind数据显现,本年前4个月,港股经过首发、增发、配股共征集资金总额为76.68亿元,其间,中金公司参加保荐和承销的IPO项目的征集资金为25.98亿元,占商场份额超越33.88%;广发证券在香港的子公司占9%;在征集资金总金额前十座位中,只要摩根大通一家世界投行,其商场占有率为7.43%。

事务难做,裁人不断,白路称自己老板的心态现已从“这仅仅周期动摇”转变到“常态性失望”,二级商场近期的时间短反弹也没有改动他的这种负面心情。

复苏前路难见

经济观察报从多位券商内部人士处得悉,商场占有率较高的头部中资券商在港项目储藏丰厚,在港股复苏的杰出预期之下,假如二级商场继续回暖,在港投行事务会取得新的起色。

2023年8月14日以来,恒生指数从19000点一路跌落,直至本年4月下旬才开端反弹。到5月23日,恒生指数收于18868.71点,比4月19日的收盘价上涨16.30%。但从走势来看,4月下旬至5月20日的微弱反弹态势现已完毕。

汇生世界本钱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以为,指数向好的体现关于本钱商场的发行来说是利好,但本轮港股行情首要是“国家队”资金南下带动指数上涨,没有构成商场效应。从周期性来看,每年恒生指数都会有上下约20%的动摇,此轮复苏能继续多久或许难言达观。

4月19日至5月21日,香港商场的IPO征集资金仅为21.81亿港元,中金公司独占63.54%的商场份额;增发拟募资总额算计为39.50亿港元,其间最大的一笔是巨擘生物5月17日宣告以每股49.4港元的价格配售3322万股,估计征集资金净额约为16.27亿港元,高盛世界为全体和谐人和配售署理,中金公司为财务顾问。

一位了解上述买卖的香港投行人士表明,这次巨擘生物的大额配股首要是中金公司的储藏项目,由于高盛世界之前没怎么推介这只股票。一般来说,投行所收的手续费为认购金额的1%。认购完成后,一部分对冲基金会卖出,卖出买卖一般会经过高盛和中金公司履行,佣钱份额约为0.25%。因而,这种大型项目能让投行赚到更多的钱。可是现在,大型项目屈指可数。

齐夏也不确定这一轮港股复苏可以走多远,但他期望可以像好天气相同继续。五一假日往后,齐夏跟一位投行人士吃饭谈天。这位28岁的晚辈在2019年从内地到香港打拼,不久前升了职级,但薪酬没有加,年终奖还要递延两年,因而心有不悦。

齐夏经常安慰晚辈等候机遇。他说起自己十六年前刚开端作业的时分,月薪只要8000元,住着拥堵的“棺材房”,在自己的尽力下,历经港股十几年的开展,才干有现在的薪酬待遇。

但从2020年开端,港股进入绵长的调整期。兴业证券首席战略分析师张忆东称,曩昔四年,港股的最大跌幅超越50%,透支了各种利空。

也正是从那时开端,齐夏的许多搭档连续离开了公司:香港本地的搭档离开了至少40%;来自内地的搭档变化相对较少,离开了约10%。

齐夏对自己的未来也不是很有决心。在当时经济增加放缓的局势下,“退圈”的投行人士创业或许转行做其他职业也很难。假如有一天被裁,他就方案从金融圈“退休”,去炒股、开网约车或许送外卖。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齐夏、白路为化名)

告发/反应
友情链接: